來源:來源:澎湃新聞網
作者:王曉易
印度旁遮普邦的高等法院(The Punjab and Haryana High Court)曾經對校車的規定做出過裁決,這些裁決后來也成為法律的一部分,綜合起來有19條,分別針對校車標識、司機培訓、路線、行駛規定等。其中最有趣的是,法院規定:由于普通客車座位是按照成年人制造的,由于孩子的個體較小,用于校車使用時,可以參照額定載人數的1.5倍使用,不得超過1.5倍。印度的法官給普通客車用于校車時給了1.5倍無理由的放大系數,這樣的規定顯得有點無厘頭,也很印度,不過如果仔細思考,不得不佩服法官們對現實的務實觀察和靈巧的思維。
在一份報告里,比較了美國六個州的校車費用,最高的是加州,平均每人1632美元,最低的是612美元,全美平均每位學生校車費用為692美元,同時,還比較了不提供校車服務,采用其他方式的一些效益費用分析。通常,校車的開支都是地方政府難以輕松應付的問題。
浙江德清也有這樣一組數據。德清縣政府購置了96輛校車,接送22所小學6869名學生上下學。縣財政每年投入專項資金600萬元,專門用于校車公司的運行補貼,每位學生每天負擔車費2元。通過合并計算,德清縣花在乘坐校車的每位學生身上,大致一年需要1250~1400元運營費的樣子。這些費用僅僅是車輛運行的費用,還不包括校車站點巡查、交通組織管理、安全培訓這樣的支持費用,也不包含車輛、交通設施這些固定資產的投資。
這樣的開支,國內許多地方是沒有能力承擔的。因此,校車的問題,首要的并非去學習美國那樣的校車,也并不是建立起全國統一的管理政策。當地方財力無法支撐較高水平的福利時,可以像印度法庭那樣降低福利水平,使每一位學生都能得到照顧才是是公共政策應該做的事。
校車司機是關鍵
德清縣校車的駕駛員,大部分是本地居民,之前也多是開大貨車或大客車,是有很多年經驗的老司機。據當時了解,這些司機多在家中做些輕松的工作,開校車是他們平時做的主要工作。本地老司機,往往熟悉當地的路況,也易于被學生接受。校車是否安全,是否有親和力,經常和司機本人有關。
美國校車也是如此。司機的招聘要經過至少四道關卡。首先是健康的成年人,要通過體檢和筆試,且之前沒有較多的交通違法記錄;其次,要通過商用車駕駛的測試;再次,要考取醫療急救證書,并通過犯罪記錄審查、酒精和藥物測試;最后還要實習,通過老駕駛員對申請者的評估。校車司機在美國的收入并不高,但考慮到其每天只要工作4個小時,還有寒暑假,也是一份不錯的工作。尤其對那些喜歡孩子中老年人來講,校車司機是一份很有吸引力的工作。
對我國來講,許多縣的大客車司機總量并不多,有時,還會遇到找不到司機的情況。一些地區,也有出現車輛不滿員的情況。因此,結合本地的特點,尋找合適的接送路徑,尋找合適的車型,尋找到合適的校車司機,這些是決定校車是否能長期有效運行的前提。
發達國家的校車發展,經過了很多年,也長期受到政府和民眾的關注,有著自身的社會背景支撐。我國校車的發展,也應結合自己的社會背景。尤其是我國東西部差距很大,不同縣、地區之間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甚至可以達到10倍,很難用一種方式來解決全國的校車問題。我們需要尋找出很多套方案,來滿足不同發展階段的地區,也讓公共福利能普惠到每一個學生,使學生得到同等的必要的安全保障。
校車的路權優先
美國校車故事里,比較著名的還有校車的通行停止法(School bus traffic stop laws)。
校車的通行停止法是指,當校車停靠并打開警示燈時,其他車輛不得超車,對向車輛也必須停止并等待。通行停止法還有更細的說明,針對雙向兩車道、多車道、交叉口等不同場景下,不同方向的車輛應該如何操作。對于違反這些細節的司機,會受到很嚴厲的處罰。不過,從全美的統計來看,在多車道和交叉口的場景執行情況并不很好,交通控制設施的標準和使用方法還在不斷的改進中。
國內有些地區的規章,也試圖引入類似的通行停止規則。對于接送學生上學的車輛來講,類似的路權優先規則,如果大家都能遵守就會帶來安全,也減少成本;但是,如果只有一部分司機遵守,而另一部分司機不遵守,或者,由于停車位置視線不好導致一些司機沒注意到,這樣的路權優先規則會帶來更嚴重的傷害。美國業界對校車通行停止法的批評也主要集中在這一點上。
道路和交通規則應該為校車提供必要的路權優先是一種基本理念,更重要的是如何落實這樣的理念。可以沿途查看校車途經的路徑和所有的??奎c,增加一些設施,消除一些障礙物,做好人行的通道,將路權優先落實到學生經過的每一寸道路上,才能真正“落實”路權理念。理念不在于提的有多先進或者是否有道德優越感,而在于是否能百分之百的落實,并落實好,不能好好落地的路權優先,往往會成為安全的威脅。
德清縣的校車會經過一些山區,一些道路非常狹窄,有些還在村莊內部通過,人行道并不常見。在我國的一些其它地區,譬如筆者曾經看過的海南中部的一些地區以及云南的一些公路,學校建在公路邊,周邊并沒有人行道。校車進入村莊的一些停靠點附近,也極少看到人行道。與路權優先的需求相比,我國在接送學生上下學的問題上,似乎先要做好學生通學路徑的問題,這是通學最基本的路權。
政策如果領先于現實,或者只能保護一部分目標人群,這樣的政策并不是好政策。
交通安全的問題,往往會有深刻的時代背景。有時,現實和理念的巨大差距會讓我們無所適從,無意中會選擇一些費用較高不能普惠百姓的政策。這樣往往會使一部分人群受到更嚴重的傷害。這應該不是政策制定的初衷。
現實無法立刻改變,要改變的首先是理念,讓理念一部分落地或者變身落地,才是時代需要的政策。校車的政策中,是否能惠及到每一個學生,或者說一個都不能少,這才是別人家理念能成功的重要前提,也是我們該牢記的鐵律。
上一篇
“黑校車”之亂暴露公共管理之失
下一篇
校車為什么這么牛?
1、凡本網注明"來源:本站"的所有作品,版權均屬于校車網,未經本網授權,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、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。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,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,并注明"來源:www.ots2.com!"。違反上述聲明者,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。
2、凡本網注明"來源:XXX(非校車網)"的作品,均轉載自其它媒體,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。
3、如因作品內容、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,請在30日內進行。
※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:master@xiaoche001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