來源:來源:中安在線
作者:胡旭
5月上旬,豐樂河杭埠鎮河南渡口。中午時分,隨著放學的孩子們一群群到來,安靜的渡口歡笑聲多了起來。58歲的渡工方吉保熟練地將船靠岸,他的“搭檔”唐兆雄從船上跳下來,將鐵錨固定好,用兩塊木板搭在渡船和渡口之間,方便學生上船。
“不要擠啊,大人要把小孩帶好,不要站在船邊上,不要在船上打鬧。”方吉保站在船頭不斷吆喝。這是一批肥西縣豐樂鎮幼兒園放學的孩子,包括家長共有20人左右,坐船準備回舒城縣杭蚌鎮河南村。送完他們后,老方他們還要回去一趟,接放學的小學生。
舒城縣地方海事處河南海事所李學清所長告訴記者,這是舒城縣4道學生渡口中往返學生最多的渡口,每天有50多名小學生和幼兒園孩子從這擺渡,去肥西豐樂鎮上課。現在的豐樂河波平浪靜,只有80米寬,但是一到汛期,河面寬度會陡增到150米以上。為了確保安全,海事部門出臺了渡口定期巡查、船況定期檢查、渡工集中培訓等制度,當地政府也聘請船舶監管員來監督渡口安全。
“雖然有了一套制度,但最關鍵的還是渡工。”談起渡工,李學清的語氣中既有欣慰也有擔憂,河南渡口共有兩艘渡船、6名渡工,渡工都有20年以上的渡船經驗,安全系數大。但他們年紀慢慢大了,卻難以找人接替。河南渡口帶有“義渡”色彩,只有外地人渡船時才收費,渡工每月經營收入不足300元,年輕人都不愿意干。
“雖然掙不到錢,但是我們在安全上不馬虎。”方吉保說,他們6個人分成三組輪流擺渡,每個組都有牽頭人,安全責任落實到人頭。人多時他們先渡學生,不讓孩子們和大人擠在一起過河。 “我們6個人中有3個是黨員。 ”老方對自己的“團隊”很自豪。他指指不遠處正在修建的橋梁說:“馬上就要"渡改橋"了,我們會站好最后一班崗。”
霍山縣大化坪鎮的王家河渡口則很難實現一勞永逸的“渡改橋”。這里地處大別山腹地、佛子嶺水庫庫尾,數百米寬的水面將白蓮崖中心學校與周邊幾個村莊分隔開來,30多名學生每周末都從這個渡口往返。這是一個專門的學生渡口,只有一艘渡船和朱敦前一名渡工。
見到老朱時,他正在鏟除渡口邊的雜草,這里的草長得太長了,容易絆倒學生。老朱的渡船停在渡口邊,是一艘手劃船。這里是城市水源上游,嚴格控制機動船通航。渡船很新,是去年由當地政府和海事部門共同出資更新的,可以坐10個人,座位下面都放著海事部門贈送的救生衣。老朱說,新船確實安全多了,加上每周末學校都派老師護送學生上船,孩子們的安全還是有保障的。但是,新船是鋼制船身,劃起來有些吃力,特別是夏季容易出現“山谷風”,應變經驗固然重要,但也要有足夠的體力來應對,因此,他希望有更年輕的人來“接班”。
同樣的期待來自六安市地方海事局局長劉煥所。海事部門目前正在積極爭取對王家河渡口進行標準化改造。但是,與硬件更新比起來,渡工隊伍的“更新”更加不易。“地方政府是安全責任主體,海事部門承擔著監管責任,雙方一定要合力把學生渡建成"平安渡"。 ”劉煥所頗有感觸地說道:“當務之急就是拿出可行舉措,逐步解決渡工隊伍年齡偏大的問題。 ”
[采訪手記]
汛期臨近,學生渡船的安全狀況尤為引人關注。目前,水上校車整體運營處于“半市場化”狀態,硬件改造以政府投入為主,日常運營則以渡船收入來維持。一方面由于收益不高,可能會助長超載等非法營運行為;另一方面則會出現學生渡船找不到人營運的尷尬狀況。兩種情形都放大了“水上校車”安全風險。為了“水上校車”的安全,能否強化學生渡船公益性色彩,將其納入政府購買服務范疇?值得有關部門深入研究。
上一篇
龍文教育為貧困地區公益募捐購校車
1、凡本網注明"來源:本站"的所有作品,版權均屬于校車網,未經本網授權,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、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。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,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,并注明"來源:www.ots2.com!"。違反上述聲明者,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。
2、凡本網注明"來源:XXX(非校車網)"的作品,均轉載自其它媒體,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。
3、如因作品內容、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,請在30日內進行。
※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:master@xiaoche001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