來源:來源:第一財經日報
作者:熊丙奇
據媒體報道,在近日舉行的“農村學校布局調整政策研討暨‘新教育、新農村’項目啟動會”上,專家建議調整當前“撤點并校”政策。專家調研顯示,撤校后農村學生上學距離平均變遠4.05公里,安全隱患增加;住宿生的平均年花費為1157.38元,成為農村家庭的額外開支。而另一方面,被撤并后出現大規模的教育資源浪費現象。
客觀而言,專家關于“撤點并校”的建言已經有點“馬后炮”的意味,我國的小學在過去10年間已經被撤掉一半,達371470所。而按照當前撤點并校的決策模式,此前發生在撤點并校中的問題,還可能繼續出現。
我國鄉村學校的“撤點并校”,始于上世紀90年代末,一些自然村上學的孩子銳減,當地的學校招生嚴重萎縮,學校難以繼續維持。撤點并校則可以整合鄉村教育資源。
本來,如果撤點并校能廣泛聽取當地居民的意見,因地制宜,是會受到鄉村民眾的歡迎的,也可成為改善鄉村辦學條件的契機。可是,在具體落實過程中,存在“一刀切”的問題,有一些地方的鄉村學校生源其實并不少,可政府部門也決定實施“撤點并校”;還有一些鄉村撤掉原有的學校后,孩子們必須到20里外的地方上學,上學路途遙遠,存在很嚴重的安全隱患。
從邏輯上分析,要實施撤點并校,必須首先聽取村民的意見,然后在聽取村民意見的基礎上,制訂各方可以接受的方案,如果鄉村學校還可繼續開辦,應以“就近入學”為首要原則,克服困難堅持開辦;如果撤并,則應根據孩子們上學的交通情況,配備合格的校車負責接送;另外,孩子們新入學的學校應當有更好的辦學條件、更高的辦學質量。
但實際情況卻是:不少地方撤點并校,并沒有聽取村民的意見,一些地區的村民甚至以自辦學校的方式來抵制撤點并校,可是眾多鄉村學校還是被“強制”撤并;撤并之后,走讀的孩子的上學成本增加,有的交通由自己解決,有的乘坐學校不合格的校車;與此同時,合并之后的學校教育質量并沒有提高,本來的“小班化”教育被“大班化”甚至“超大班化”替代。
“撤點并校”之所以從良好的初衷出發,發展到眼下這一局面,有兩方面原因:
首先,就教育利益來說,一些地方政府之所以十分積極地“撤點并校”,根本不是為了提高教育質量,為鄉村學生著想,而是想由此減少辦學點、進而減少教育投入,更方便地管理學校。
其次,我國的教育決策機制雖說要聽老百姓意見,但聽不聽以及聽了之后采不采納,主導權在行政部門。
在發達國家,學校的規劃、建設,并不由政府部門單方面進行決策,而是由代表各方利益的社區教育委員會進行決策,政府只是決策的執行者,這樣進行的學校建設規劃,由于充分聽取社區居民的意見,經歷民主決策程序,因此規劃考慮到各方面的利益,尊重受教育者的權益,具有較長時間的持續性,很難隨意被調整。
所以,“撤點并校”出現的負面影響給我們的教訓是,必須建立科學、民主的教育決策機制。包括接下來一些地方要“撤點并校”,也必須科學、民主決策。我國《教育規劃綱要》指出,“要提高政府決策的科學性和管理的有效性。規范決策程序,重大教育政策出臺前要公開討論,充分聽取群眾意見”。這是解決“撤點并校”這一類教育問題的良方。
最新的消息是,教育部相關負責人表示,我國農村中小學數量仍然呈現下降趨勢,將采取措施遏止盲目撤并學校的趨勢,所有準備撤并的學校必須征求家長意見。但愿這一規定,能切實得到執行。
1、凡本網注明"來源:本站"的所有作品,版權均屬于校車網,未經本網授權,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、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。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,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,并注明"來源:www.ots2.com!"。違反上述聲明者,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。
2、凡本網注明"來源:XXX(非校車網)"的作品,均轉載自其它媒體,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。
3、如因作品內容、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,請在30日內進行。
※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:master@xiaoche001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