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<button id="aao42"></button>
    
    
    <rt id="aao42"><delect id="aao42"></delect></rt>
    <li id="aao42"><source id="aao42"></source></li>
  • 返回首頁
    歡迎來到校車網!
    首頁 動態 觀點評論

    正文

    “撤并”因地制宜,才是鄉村學子之福

    2012.05.22 -

    來源:來源:華西都市報

    作者:李曉亮

      轉眼間,“撤點并校”已有十年。日前,在一個農村學校布局調整研討會上,專家建議調整“撤點并校”政策。因為統計顯示,調整十年,農村小學數量減少了一半,正如學者指出的一樣,相應的撤校后學生上學距離平均變遠4公里,安全隱患增加,住宿生的平均年花費為1000多元,增加了農村家庭的經濟負擔。

      撤并十年,教育部部長袁貴仁也承認,一些地方在貫徹政策時,存在一刀切的毛病,并未深刻領悟到該政策的精髓,而多是從政府“省錢”的角度出發,導致一些學校的撤并,存在工作簡單化、程序不規范,以及撤并后辦學條件沒有跟上的問題。對此,他同時表示,以后將明確學校撤并的思路原則,慎重對待學校的撤并,充分考慮學生上下學的方便、交通安全、寄宿學校條件等多種因素。

      這一表態,無疑是明智務實的。而說“撤并”已逾十年,是因為當初開啟這場改革的,是2001年國務院出臺的一份名為《國務院關于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》的文件。該文件要求地方政府“因地制宜調整農村義務教育學校布局”。“撤點并校”大幕,由此拉開。

      由此導致的一個后果是,延續幾十年的基本農業作息規律被打亂。因為學校并無校車,孩子太小,走山路不放心,若騎車走大路,車多更不放心。有條件的家庭要抽出專人,專程接送,有的還被迫搬到鎮上陪讀。而家無閑人的,更是愁緒萬千苦不堪言。

      反觀當初政策初衷,概而言之無非四點:生源銳減;集中師資,優化資源配置;提升教學質量;縮小城鄉差距。可是,對比現實,除了第一點,在很多地方都階段性地存在之外,后幾點或有些一廂情愿。若是不顧實際,對鄉村學校強行撤并,似乎并無多少裨益。

      《華商報》前兩年曾對撤并后走向“空殼”的鄉村學校,做過一個鄉村教育調查報告,僅以2008年8月陜西漢中西鄉縣的一個學校作為調查。

      調研數據為例,撤并后,每年教育經費可“節約1670萬”,而這就是不少地方狂熱推行“撤點并校”的主要動力。學校撤并,把部分地方的經濟成本,轉嫁為農民的經濟成本、學生的時間成本和安全風險。

      撤并后師資閑置;原校舍空置——很多都沒按規定“用作教育用途”;一些城鎮小學班級因此超級膨脹,學生太多,學校資源不夠,超負荷運作,就更別提提升教學質量了。假如強行裁撤鄉村小學,而交通、食宿、運動、衛生、安保等條件,又都未能全面配套提升的情況下,這樣的撤并,非但不是鄉村學子之福,而且后續疑難問題的持續發酵,比如校車安全、食宿安全、輟學問題等,還會致使當地基礎教育陷入內外交困的尷尬。

      總之,“撤點并校”不是目的,更不能在執行中走樣。它只是改善鄉村教育現實的、諸多努力中的一種,必須結合實際因地制宜。利弊都要直視,并且完善方法,轉弊為利,為民謀福。只有當地方政府的利益邏輯與鄉村民眾利益邏輯一致,其政策效果才能得到最大體現。

    撤點并校 校車
    校車網(www.ots2.com)版權及免責聲明:

    1、凡本網注明"來源:本站"的所有作品,版權均屬于校車網,未經本網授權,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、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。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,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,并注明"來源:www.ots2.com!"。違反上述聲明者,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。

    2、凡本網注明"來源:XXX(非校車網)"的作品,均轉載自其它媒體,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。

    3、如因作品內容、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,請在30日內進行。

    ※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:master@xiaoche001.com

    主站蜘蛛池模板: 厦门市| 纳雍县| 乌审旗| 黄龙县| 疏附县| 叶城县| 邹城市| 广安市| 泉州市| 镶黄旗| 遂平县| 虎林市| 分宜县| 保德县| 广饶县| 合阳县| 甘孜县| 赤城县| 五家渠市| 齐齐哈尔市| 白河县| 葵青区| 哈巴河县| 江津市| 綦江县| 集贤县| 玉门市| 浦江县| 桃江县| 古蔺县| 原平市| 镶黄旗| 安阳县| 龙南县| 乐都县| 旅游| 桃园市| 玉林市| 天镇县| 成都市| 乌苏市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