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者:高逸平
德清縣育才學校的小學生放學后在老師的指揮下乘坐校車。 新華社資料圖片
德清縣共投入2000萬元,當地校車普及至全縣22所小學。
“浙江省的《校車安全管理條例》實施方案,有望在本月公布。”近日,浙江省教育廳校園安全管理處處長潘偉川透露。
回望校車路,浙江省湖州市德清縣的大鼻子校車,已開通3年。在德清育才學校門口,顯得格外醒目。
德清育才學校,是當地的一所民工子弟學校。最遠的孩子,住在王母山,距學校約40分鐘車程。這是德清縣的一個礦區,不少外來務工人員就在此打工。如果沒有校車,孩子們該如何上學?
2010年9月,這里通上了大鼻子校車。5輛校車,每天接送近600位孩子。
德清校車,之于孩子,究竟意味著什么?本報記者再次走訪德清,采訪3位來自民工子弟學校的孩子,聽聽他們的上學故事。
4年級小鳳:“新校車有安全帶呢”
4年級的吳麗鳳,剪了一頭齊劉海,長得十分乖巧。3年前,她跟隨父母從老家麗水來到湖州德清。一家三口,在德清縣私營城租了房,暫時安了家。這里,是德清外來務工人員的集中居住區,距育才學校約10分鐘車程。
小鳳剛轉入育才時,便坐上了校車。只是那會兒,校車是學校自己租的小巴,司機也是學校自己雇的。車子有點舊,車況不太好。
一年后的一天(2010年9月),小鳳聽老師說,“今天開始,我們就坐新校車啦,新校車很漂亮。”一放學,小鳳就往校門口奔。“哇,它長著長鼻子,還有兩個小手,好可愛!”小鳳跟身邊的同學,分享著喜悅。
新校車帶給小鳳的欣喜,還有很多,“新校車很安全,有安全帶,坐著很穩。新校車很干凈,位置坐著舒服。以前的校車,過道很寬,一個急剎車,人就會往前沖。新校車還有空調,夏天一點也不悶。”
5年級倩倩:“自己騎車上學會害怕”
5年級的周倩倩,高高個子,長得白凈。去年初春,她隨父母從安徽老家來到浙江德清。才上學頭一天,就坐上了長鼻子校車。那天回家,她興奮地告訴媽媽,“我們的校車,有個長鼻子,長得可好玩了。”沒想到,第二天乘校車回家,“媽媽已經等在站點,她不是來接我的,是來看校車的。”
在老家,倩倩上學要“騎上20多分鐘的自行車”。“前兩年,爸爸送我上下學。我坐在電瓶車后面,老是怕掉下去。”等倩倩上了3年級,她就自己上下學。這時的她,只有10歲。根據《交通安全法實施條例》,年滿12周歲的孩子,才可獨自騎自行車上路。
為了避開車輛,倩倩就走小路。可小路,有時會竄出奇怪的陌生人。有個雨天,倩倩遇上一個黑衣人,“沖著我傻笑,我嚇死了,好幾天都不敢自己回去。”倩倩心有余悸。
6年級小杰:“不喜歡獨自回家的感覺”
6年級的顧杰,小小的個子,十分懂事。2年前,他從老家貴州出來,轉學到了育才。
第一個學期,小杰沒有坐校車,“那會兒,爸媽不知道有。”為了送兒子上學,爸爸每天提前1個小時起床。“冬天里出門,天都是黑的,特別冷。”小杰說。
放學后,小杰自己走回家,“爸爸走不開。”他特別不喜歡獨自回家的感覺,“獨自一人走,沒有同伴。”為了驅散心里的不安,他哼起了小曲,給自己壯膽。小杰不想爸爸媽媽為他操心。
在小杰回家的這半個小時里,服裝廠工作的顧媽媽,心里特別不安。她總會不斷地掏手機看時間,“估計差不多該到了,就往家里打電話。”如果電話被接起,傳出小杰的聲音,她的心才會定下來。“看到電視上老在放,孩子回家路上出意外。而且,現在的騙子也很多。”顧媽媽擔心地說。
上一篇
萬榮南坑東村民集資買校車(圖)
1、凡本網注明"來源:本站"的所有作品,版權均屬于校車網,未經本網授權,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、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。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,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,并注明"來源:www.ots2.com!"。違反上述聲明者,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。
2、凡本網注明"來源:XXX(非校車網)"的作品,均轉載自其它媒體,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。
3、如因作品內容、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,請在30日內進行。
※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:master@xiaoche001.com